首页 > 议政调研
聚集整合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大力推进龙江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作者:        信息来源:本站        时间:2013-10-25        分享到:

 

    我省是资源大省和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过分依赖土地、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等要素驱动发展方式,使得我省科技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中,传统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心声,成为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识。


    因此,建议结合我省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转作风落实到破解创新制约瓶颈和推进创新发展的具体行动中,开启现代化龙江建设新的动力之源。


    一、我省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12位。然而,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仍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企业没有明确的创新战略规划,没有研发机构和市场研究机构;创新资金缺乏,技术和人才储备不够,缺乏产学研合作主动性;收益分配形式单一,技术人员创新动力不足。多数中小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弱,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二是高校创新支撑作用不突出。我省高校普遍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在研究经费筹措上,政府投入不足,企业资助有限,高水平研发平台数量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双职能”优势在区域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支撑区域协同创新、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科研院所创新效率不高。国有科研院所普遍受体制机制束缚,创新绩效导向的科研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政府投入增长缓慢,研发平台建设滞后,人才梯队建设不容乐观;与企业和市场缺乏有效对接,成果落地转化难。


    四是政府创新支持引导不够。政府研发投入占GDP比例偏低,财政资金投入结构不尽合理,投入产出率不高;区域创新主体发育程度、创新网络协同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基于利益驱动的协同创新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五是区域创新环境整体不优。有些部门和领导尚未把科技创新摆到应有重要位置,急于求成、急功近利;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难以调动;技术市场不健全,区域创新活跃度较低;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尚未形成。


    二、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四点建议


    推进创新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协同作用,聚集、整合、调动众多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其中,汇聚创新源头、健全创新机制、强化创新保障、把握创新重点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结合我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实际,提出以下四点具体建议:


    (一)汇聚创新源头,打牢创新驱动发展基础。一是建设一流的创新人才队伍。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支点,没有人才,创新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议出台特殊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对领军型创新团队给予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对顶尖创新团队的支持“一事一议”。发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优势,结合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切实完善吸引人才各项政策,努力做到人才住房、社保和子女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形成人才政策“洼地”。二是构建高水平研发平台。借鉴深圳、苏州、青岛等地经验,结合我省产业转型和发展需要,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1-2个中科院直属科研院所,将规模和实力较强的省属科研院所交由中科院代管,以合作共建的研发机构为载体,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研发人才。


    (二)健全创新机制,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一是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从源头上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建议引导和支持高校紧密对接我省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提高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减少对企业点对点的项目资助,支持横向课题研究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机制。建议借鉴美国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发挥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双职能”优势,依托研发能力强、横向课题多的领军人才梯队,采取“政府有限期资助、高校具体实施、企业以会员制进行多种形式参与”的组织模式,建立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和跨学科研发机构,在企业与高校间形成文化和架构上的依存关系,形成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二是健全创新投入机制,突破创新发展的资金瓶颈。投入机制解决好了,创新驱动才有活水源头,才能可持续发展。建议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示范和放大作用,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与银行贷款、企业投入、社会资金相结合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通过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科技担保体系和科技管理部门与银行合作机制,推进科技创新与金融信贷有效结合,帮助科技型企业融资;通过扩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出台创业投资发展激励政策、建立创业投资风险补偿和财政投入跟投制度,推进创业投资发展;通过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采取财政科技投入后补助等方式,引导企业进行创新投入。


    (三)强化创新保障,着力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对创新的组织领导。建议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省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确定协同创新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制约瓶颈和重大问题;结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布局特点,做好区域创新体系顶层设计。二是健全创新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全省科技创新年度指标,对重要指标分解和纳入各市地、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进财政资金整合、统筹和优化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要规范自主创新扶持政策使用流程,优化办理过程,避免政策寻租,降低创新主体享受政策的成本。


    (四)把握创新重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建议发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与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变。发挥我省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谋划布局智慧农业。建议依托我省农业信息化重大项目工程,整合农垦总局、高校院所、骨干企业优势,健全智慧农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建立智慧农业技术研发、应用试验、检验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物联网、云计算、3S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系统集成,推进北斗导航、无线宽带、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二是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建议做好全省产业体系顶层设计,引导各市地明确主攻方向,实施重点突破,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新优势;大力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培育工业设计、工程设计、现代物流和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兴服务;支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建国会黑龙江省委员会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中山路99号1210室    联系电话:0451-85992042
黑公网安备 23011002000534号  黑ICP备10008377号-1  网站建设:无限力创